寄题苏子美沧浪亭
[宋代]:梅尧臣
闻买沧浪水,遂作沧浪人。
置亭沧浪上,日与沧浪亲。
宜曰沧浪叟,老向沧浪滨。
沧浪何处是,洞庭相与邻。
竹树种已合,鱼蟹时可缗。
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
黄柑摘霜晚,香稻炊玉新。
行吟招隐诗,懒戴醉中巾。
忧患两都忘,还往谁与频。
昨得滁阳书,语彼事颇真。
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
四方不可之,中土百物淳。
今子居所乐,岂不远埃尘。
被发异泰伯,结客非春申。
莫与吴俗尚,吴俗多文身。
蛟龙刺两股,未变此遗民。
读书本为道,不计贱与贫。
当须化闾里,庶使礼义臻。
聞買滄浪水,遂作滄浪人。
置亭滄浪上,日與滄浪親。
宜曰滄浪叟,老向滄浪濱。
滄浪何處是,洞庭相與鄰。
竹樹種已合,魚蟹時可缗。
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
黃柑摘霜晚,香稻炊玉新。
行吟招隐詩,懶戴醉中巾。
憂患兩都忘,還往誰與頻。
昨得滁陽書,語彼事頗真。
曩子初去國,我勉勿迷津。
四方不可之,中土百物淳。
今子居所樂,豈不遠埃塵。
被發異泰伯,結客非春申。
莫與吳俗尚,吳俗多文身。
蛟龍刺兩股,未變此遺民。
讀書本為道,不計賤與貧。
當須化闾裡,庶使禮義臻。
唐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 梅尧臣的诗(1885篇) 〕
:
黄榦
生平不作温饱计,岁晚宁愁衣褐无。
一夜娇儿啼彻晓,始知寒色已侵肤。
生平不作溫飽計,歲晚甯愁衣褐無。
一夜嬌兒啼徹曉,始知寒色已侵膚。
宋代:
赵孟坚
二祖霜台有烈声,传家文宪见先生。
刚而不折松筠寿,贫弗滥求冰玉清。
二祖霜台有烈聲,傳家文憲見先生。
剛而不折松筠壽,貧弗濫求冰玉清。
宋代:
朱熹
微吟泽畔几扶筇,自笑摧颓一秃翁。羞见芙蓉好颜色,且凭诗律傲西风。
微吟澤畔幾扶筇,自笑摧頹一秃翁。羞見芙蓉好顔色,且憑詩律傲西風。
元代:
邵亨贞
梦云杳。东风外,画阑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护忆故园,花满林沼。
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孙芳草。鹤发仙翁洞里,为分得一枝来,便迎人索笑。
夢雲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
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發仙翁洞裡,為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
清代:
王时翔
一镜香云绾玉簪。两湾秋水带秋岚。海中明月梦中探。
修竹多依花焰焰,古梅偏傍柳毵毵。牵丝千尺老春蚕。
一鏡香雲绾玉簪。兩灣秋水帶秋岚。海中明月夢中探。
修竹多依花焰焰,古梅偏傍柳毵毵。牽絲千尺老春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