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维阳
[宋代]:梅尧臣
当时永叔在扬州,中秋待月后池头。约公准拟与我敌,是夜二雄张利矛。
我时小却避其锐,风愁雨怛常娥羞。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树婆娑而枝虬。
作诗誇诧疑天公,爱惜光彩向此收。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
更后数日我北去,相与送别城门楼。谁知康成能饮酒,一饮三百杯不休。
鸡鸣各自便分散,山光寺侧停画舟。我来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须扶头。
而今倏忽已八载,公领府事予居忧。欧阳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传星流。
问公可忆羊叔子,虽在军中常缓带而轻裘。寄声千里能信不。
當時永叔在揚州,中秋待月後池頭。約公準拟與我敵,是夜二雄張利矛。
我時小卻避其銳,風愁雨怛常娥羞。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樹婆娑而枝虬。
作詩誇詫疑天公,愛惜光彩向此收。四坐稽颡歎辯敏,文字響亮如清球。
更後數日我北去,相與送别城門樓。誰知康成能飲酒,一飲三百杯不休。
雞鳴各自便分散,山光寺側停畫舟。我來谒公公未起,卧索大白須扶頭。
而今倏忽已八載,公領府事予居憂。歐陽始是玉堂客,批章草诏傳星流。
問公可憶羊叔子,雖在軍中常緩帶而輕裘。寄聲千裡能信不。
唐代·梅尧臣的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 梅尧臣的诗(1885篇) 〕
宋代:
刘克庄
先皇亲为扁溪庵,奎画煌煌阳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归耕何幸岁登三。
先皇親為扁溪庵,奎畫煌煌陽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歸耕何幸歲登三。
明代:
石宝
明月出东方,虫声初在户。宿霭倏已收,庭阶出芳杜。
流云翻细波,坐对喜欲舞。秋色何悠扬,龙泉碧花古。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霭倏已收,庭階出芳杜。
流雲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
宋代:
孔平仲
忆昔游五岭,甘蔗弥野阔。一来琅琊城,此味久所阙。
商人自东南,驾海连天筏。所致虽不多,爱养尚如活。
憶昔遊五嶺,甘蔗彌野闊。一來琅琊城,此味久所阙。
商人自東南,駕海連天筏。所緻雖不多,愛養尚如活。
宋代:
梅挚
绣地萦回宝势长,遍游宁倦徙胡床。禅斋不顾幡风影,讲席乱飞花雨香。
苔阵暗连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凉。我来懒上东台上,目送霜楸感北堂。
繡地萦回寶勢長,遍遊甯倦徙胡床。禅齋不顧幡風影,講席亂飛花雨香。
苔陣暗連僧榻古,蕉旗低映佛窗涼。我來懶上東台上,目送霜楸感北堂。